渦卷彈簧儲能操作機構的設計及應用
1 引言
在中壓開關領域中,用于真空斷路器的彈簧 儲能操作機構,由于有多年的設計,、制造,、運行和 維護經(jīng)驗,技術成熟,功能齊全,性能可靠,價格 低廉,已經(jīng)得到廣泛的應用。
儲能操動機構的彈簧是機構中進行能量轉 換功能的重要零件。 目前儲能操動機構的彈簧 均是螺旋彈簧,且絕大多數(shù)合閘彈簧,、分閘彈簧 是分開的,。該結構存在以下弊病:彈簧尺寸大, 造成機構體積龐大;在合閘過程中合閘彈簧不但 要完成合閘動作,還要對分閘彈簧進行儲能,機 構操作功大,沖擊大;合閘彈簧剛度大,合閘結束 時剩余的能量會對儲能裝置造成傷害;合閘彈簧 釋能時轉角小于 180o,變直裝置復雜等,。
新研制的采用平面渦卷彈簧作為儲能元件 的儲能操動機構基本上克服了螺旋彈簧儲能操 動機構的上述缺陷,。 該機構的基本原理是,利用 渦卷彈簧剛度小, 釋能轉角大,儲能、釋能同向 旋轉的特點,實現(xiàn)儲能操動機構的基本功能。 一 只渦卷彈簧儲能后按程序分段釋放,既是分閘彈 簧又是合閘彈簧,結構簡單,體積小,性能可靠,。
與其它類型的斷路器的操動機構相比,真空 斷路器的操動機構的特點是:
小,則操動機構行程和輸出拐臂的轉角也小,。
滅弧室的自 閉力,操動機構的輸出力矩特性具 有很大的瞬間突變性。 突變性的受力會給傳動 件和支持件造成彈性變形和塑性變形,而變形給 斷路器在力,、速度和行程等方面造成的損失量是
無法用簡單的數(shù)學模型來表征的,。
由于上述特點,良好的特性配合必須通過優(yōu) 化的手段對傳動系統(tǒng)進行設計,并通過反復的試 制驗證。
圖 1 渦簧結構
卷彈簧) ,其內,、外端有鉤環(huán),分別與主軸和彈簧 盒連接,。 彈簧盒的外圓有齒輪。儲能時,主軸不 動, 電機帶動彈簧盒旋轉,渦簧儲能,。 儲夠能 后,由儲能閉鎖裝置將電機停下來,。
分合閘拐彎和平面槽凸輪貫穿在上述同一 個主軸上。 分,、合閘拐臂分別裝于機構箱的兩 側, 拐臂上裝有滾輪,。 脫扣裝置由摯子和半軸 以及脫扣器組成。 結束時,拐臂上的滾輪與摯子 的尾端相碰,將分,、合閘狀態(tài)保持并使摯子產(chǎn)生 對半軸一定的搭鉤力。 當脫扣器驅動半軸旋轉 時,摯子由半軸釋放,摯子旋轉,其尾端釋放拐 臂,。 在渦簧的驅動下,帶動主軸和平面槽凸輪旋轉,平面槽凸輪推動輸出拐臂完成分,、合閘操作。 渦簧釋能一圈, 可以完成一個分,、合閘操作,。 渦 簧在儲能和釋能動作時,其旋轉方向是同向的。
圖 2 操動機構
渦卷彈簧是渦簧儲能機構的關鍵零部件,其 設計和制造水平會影響斷路器的機械性能和電 氣性能,還影響機構的機械利益,。 用于渦簧儲能 機構的渦卷彈簧,必須滿足下列要求:
GB 1984 2003《高壓交流斷路器》國家標準, 在

命試驗考核,以 1-n個 10 000 萬次為一個操作循 環(huán)組成,試驗中不得進行檢修和更換,。


0. 3 s
斷路器能在進行重合閘操作前后兩個分閘動作


內保持一致,這就要求渦卷彈簧的剛度要低。 根
據(jù)渦卷彈簧塑性斷面系數(shù)的計算公式sp=bh2/
彈簧的出力特征必須加以控制,盡可能降低其剛
的寬度要盡可能寬,厚度盡可能減小,。
12
和制造對機構的可靠性也有極大的影響,。脫鉤 就意味著機構的失效。
直處于儲能狀態(tài),。 長時間的儲能狀態(tài),其輸出力 矩不應降低,。
渦簧儲能機構的設計重點是:依據(jù)滅弧室的 合閘負載特性確定機構的出力特性,從而確定凸 輪的輪廓曲線。
由于渦簧操動機構的凸輪尺寸較大,凸輪曲 線能根據(jù)需要多段分段設計,給出力特性的配合 設計提供了充分的條件,。
5.1 合閘出力特性設計
①
盡可能減少預擊穿時間,。
②
克服短路電流產(chǎn)生的反力 ,避免合閘時的彈跳產(chǎn) 生動態(tài)燒溶。
由于
①與②
考慮,。 過高的剛合速度和合閘能量,會使觸頭彈 跳的幅值和時間增加,對電網(wǎng)和斷路器產(chǎn)生傷
害,。
③
止短路電流通過時產(chǎn)生靜態(tài)燒接。 因為觸頭彈 簧的壓縮行程較小,為保證在經(jīng)歷過允許的累計 開斷關合試驗后觸頭彈簧的壓力仍基本保持不 變,其剛度應設計得盡可能大。
④
相交兩種配合方式,。相交配合的相交點選擇得 好,機構的機械利益要比包容配合的高, 沖擊震 動小,產(chǎn)品可靠性高,機械壽命長,。 相交點通常 選在動、靜觸頭剛接觸位置之后,。 但優(yōu)化的設 計,則能選在剛接觸位置之前, 機械利益更高,。
根據(jù)上述要求,渦簧儲能機構的合閘出力特 性設計的基本思想是:
①
② 根據(jù)A = (1/2) m2 量盡可能減小;
③
絡線為相交配合并適當提前,以避免能量過剩使 彈跳加劇。
對于凸輪曲線的設計,采取了下列方案:
①
段,前段為勻加速曲線,后段為勻減速曲線,。 前 段勻加速曲線可提供一定的剛合速度以減少預 擊穿時間,減少觸頭燒損;后段勻減速曲線能將 合閘后剩余的動能轉化為觸頭彈簧的接觸壓力,。
②
輪的壓力角。
③
的合閘功大于分閘功,操動機構對渦卷彈簧的釋 能轉角合理地進行分配,。
5.2 分閘出力特性設計
①
有一個觸頭******開斷距離,它可用一定距離的平 均速度來表征,。 平均速度高,有利于縮短燃弧時 間;但過高會增加觸頭的燒損,縮短使用壽命。
②
分速度有利于首開相電弧的熄滅,。
③
應降下來,以便晚開相電弧過零熄滅,。
④
段距離,速度應降之為零,避免反彈。
斷路器接到分閘信號后,操動機構尚不可 能馬上提供足夠的能量產(chǎn)生高的剛分速度,。 由 于觸頭彈簧在合閘后儲備很大的勢能, 斷路器 的剛分速度主要來自觸頭彈簧,。
根據(jù)上述要求,渦簧儲能機構的分閘出力特 性設計的基本思想是:

① 械沖擊。 ②
求,分別設計相應的凸輪曲線和壓力角,。 ③
對于凸輪的設計,采取了下列方案:
讓凸輪先啟動,在凸輪的運動軌跡上從合閘保持 位置到分閘動作位置留有一定的轉角,使其他傳 動部件未運動之前先儲備一些慣量,。
線分為三段,前段為勻加速曲線,中段為勻減速 曲線,末段為很低的勻減速曲線。
輪的整體設計考慮,前段勻加速曲線時的個別區(qū) 間的壓力角允許偏大一些,。
為達到上述要求,在設計時必須通過一系列 計算來驗證設計的準確性和合理性,。 設計計算 的主要方法是:
真空滅弧室負載能量以及匹配關系,驗證分、合 閘速度是否滿足要求,。
特征,、真空滅弧室負載力矩特征以及匹配關系, 驗證觸頭閉合時的工作壓為是否滿足要求;校核 主要零部件如各傳動軸、齒輪,、各傳動件及支持 件的強度,儲能電機的各機電參數(shù)等,是否安 全,、可靠、合理,。
與其他機構相比,渦簧儲能操動機構具有 如下顯著優(yōu)點:
合閘通過一個渦卷彈簧分段釋放能量來完成, 無需復雜的變直,、變向機構,其零部件的數(shù)量介 于傳統(tǒng)彈簧操動與永磁機構之間,大大簡化了機 構的結構。
渦卷彈簧的能量分段釋放完成一個分,、合閘順 序,既是合閘彈簧又是分閘彈簧,不必在完成合 閘動作同時還要對分閘彈簧進行儲能,其合閘操 作功是螺旋彈簧操動機構的一半,對支持件的剛 度要求低,。